PTT 鄉民救災團
我紀錄的PTT 鄉民救災團活動在Urban Sketchers,更多圖片。
昨天晚上在自由廣場看到 PTT 的鄉民自己號召,組成一支以學生為主的義工隊幫忙處理 Morakot 颱風災區物資的補給,於是就畫了下來。看到很多年輕人自動自發清點、整理、裝箱、搬運現場許多物資,就覺得有點感動。這也讓我對於 PTT 這個台灣最多年輕學子使用,號稱樹多有枯枝、人多有白痴的集中式 BBS 有了稍微不同的觀點。
像 Twitter 和 plurk 這種分散式 SNS 由於容易組成自己的小團體,對於素質或理念的整齊性維持較佳(看到討厭的人/話,unfollow 或 block 就好了),對於即時情報可以病毒般快速地把資訊傳播出去–––但是要整合不重複的資訊與在上面統籌規劃較為困難。
而 PTT 聚集了很多鄉民,在同一個看板裡自然水準和理念較為參差不齊,一些熱門板更是常常集結一些小白或暴民鬧事。我常常覺得那邊的風氣很糟糕,很多鄉民一看到英國研究就噓,看到英文就噓「阿鬼你還是說中文吧」,看到長一點的文章不去驗證就說「好文,專業推」、「快推,不推人家以為我們看不懂」之類廢文。然而這次鄉民自組的行動,我認為說明了幾件事:
- 集中式架構論壇還是有其存在價值,在非常時期單一窗口方便資訊集中整合,像這次 xdite 架設的「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」就發揮了不錯的整合效用。而這次 PTT 鄉民救災團更是快速整合了來自各界的資源,不管是物資、人力、器材、交通都透過這個平台集結在一起統籌分配,傳統只能透過電視台,現在只要有能力就可以透過網路來做到,可見其發揮的新媒體平台價值。
- 承上,因為體驗了情報的力量,更容易讓人反思若缺乏這些情報交流的管道,事情會變得多沒效率。這次災區很多地方整個失去聯絡行成孤島,災民之間無法透過溝通互相合作接受指揮,增加救援難度。而中央與地方、地方與基層之間溝通效率低落,也是讓災情更加慘重的一個因素。要如何最大化情報在緊急時刻的流通程度,決定性地影響了事後救災的成效。
- 莫因一些小白就評斷整體的網民素質。從這次動員活動的踴躍情形來看,我想台灣還是有很多天真善良的孩子的。
- 對於實體活動來說,在 PTT 上動員更不用怕暴民。大部分的暴民只敢/願意在電腦上酸人,會到現實生活鬧場的只有少數。
嗯,越扯越遠,又胡扯了一篇廢文。希望天佑 {台灣, 菲律賓, 中國} 這些受 Morakot 颱風侵襲的受災地區,能夠早一步走出創傷。